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 商业资讯 >正文
快播:一面之师

2022-12-19 01:54:25    

文/史富强

1984年9月初中毕业后,我以“五类苗”的分数考入距离家乡15里的出山高中。“五类苗”是对我们的蔑称,因为当年初中毕业成绩最好的一般都上了中专、中师,成绩次好的到省重点高中——杨庄高中就读,成绩再差一点的去县高中学习,第四类可以上县农业高中,我们属于第五类学生——只能到乡办高中混文凭。

小学毕业时,我是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升入乡重点初中的。我的初中成绩并不差,数理化是强项,语文和政史地也学得不错,问题就出在外语上。我从接触这门课程开始,就一直不得要领,单词记不住、语法搞不懂、课文背不会,总之就是稀里糊涂,外语成了我学习上的拦路虎!结果,中考时我的外语几乎挂零,让我不得不以“五类苗”的身份到出山高中就读。


(资料图片)

初中毕业那年暑假,我原本打算放弃学业外出打工,一则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很差,供我上学非常吃力;二则我感觉被录取到出山高中,将来升学无望。但此时二姐夫从山西乡宁打工处寄来一封信,使我打消了放弃读书的念头。他说能顺利考上高中不容易,趁年轻要多学点知识,高中毕业后再出来打工也不迟,有文化的青年人在外面更受欢迎。

出山高中办学历史悠久,教学育人成果显赫,在全县基础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曾被称为西平二中。到河大读书后我才知道,该校是西平县出山镇玉皇庙籍中国现代著名诗人、翻译家、河南大学文史系教授于赓虞于1940年在故乡养病期间,发动乡绅捐资筹办的。

我们入学时,学校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,冷冷清清、毫无生气。因地点偏僻(距县城40多公里),加上地位不高(乡办学校),吸引力不足,师资力量薄弱,生源质量也大不如前,毕业生能考入大学的凤毛麟角,有时甚至出现白板。学校当时已开始招收初中生,拟改名为“出山完中”(我们毕业大概两三年后,学校高中部彻底停办,变成了一所纯粹的初中)。

即便上了高中,我仍然没有将学业当回事,更没有想到将来能上大学。因为大家普遍感觉,上乡办高中基本没前途,将来升大学只是痴人说梦。所以我依然放纵自己,对感兴趣的课程下些功夫,对外语则敬而远之。

时光匆匆,转眼到了高二下学期。一个春夏之交的周末,我陪好友子亭兄在校园里溜达。他的收音机出了毛病(当年没有什么娱乐活动,家庭经济条件稍好的同学一般都拥有便携式袖珍收音机),邀我陪他去维修。我第一次来到位于学校东大门外耳房里的家电维修部。进门后,看到一位肢体残疾的年轻师傅正在伏案工作,他的朋友坐在旁边和他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。

通过对话了解到,他们是高中同学,也是我们的校友。残疾师傅的父亲是学校教师。残疾师傅学习成绩不错,因为当年高考政策对残疾人有限制,不能正常考大学,毕业后便摆了这个维修摊辛苦度日。朋友为残疾师傅不能上大学而感到很惋惜,残疾师傅接下来说的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:“没有办法。如果允许考,哪怕复读十年我也要争取考上!”

一语惊醒梦中人!这句话对我产生了强烈的刺激,当时我就坐不住了。我扪心自问:“师兄是残疾人,又是教师后代,还念念不忘考大学;我生在偏远的山区农村,祖祖辈辈都是农民,自己四肢健全,学习基础又不差,为什么不抓住这难得的机遇,努力拼一把,争取考上大学,用知识彻底改变命运呢?因为自己不努力,白白浪费大好的升学时机,将来不后悔吗?”

这位残疾师兄和我素昧平生,至今连名字都不知道。但就是这一面之师,让我最终树立起了努力学习、考上大学的坚定信念。

从此,我像变了一个人,疯狂学习,拼命苦读。我在巩固优势学科的基础上,把外语作为突破口,通过任课老师辅导、收听英语广播讲座、下苦功夫死记硬背等途径,从最基础的初中语法、单词学起,居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,高考时英语时取得了自己满意的分数。1988年9月,我以优异的高考成绩,顺利被河南大学录取。从此,我离开故乡外出求学、工作,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时光荏苒、日月如梭,转眼之间,30多年过去了,我从懵懵懂懂的农村少年变成老成持重的中年大叔。每每忆起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,我都念念不忘那位师兄,没有他无意中的一席话,我可能还在浑浑噩噩地混日子。

作为我的一面之师,残疾师兄不仅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,让我浴火重生,走出大山,成为一名高校管理干部、一名教育工作者,也给我增添了无穷的前进动力。不顺心、不如意、不快乐时,我会不由自主地忆起师兄的那一席话,拿师兄的遭遇与自己的进行对比,也就释然于怀。

今天我将这段经历分享出来,希望给你以心灵启迪,帮你战胜自我,走向成熟。

标签:

热门推荐